业务咨询
发布时间:2023-04-17 环特生物 浏览次数:3361
3月22日,《中华肿瘤杂志》发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文章公布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数据覆盖3.8亿人口,其中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57.27%,依次是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恶性肿瘤依然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问题。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药物治疗方式,虽然有相对标准化的指南作为临床指导,但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随着患者对个体化精准药物的治疗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诊疗已经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进而迈入精准医学时代。
在精准医疗时代,以类器官(organoids)、条件重编程(conditional reprogramming,CR)细胞、人源肿瘤异体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等拟人化模型为代表的功能性检测技术为临床精准药物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01、肿瘤类器官的应用指导个体化抗癌治疗
尽管抗癌药物的研发在药物开发市场中占比最高,但在不同的治疗领域中,抗癌药物的获批率最低。而且,即便是FDA批准的抗癌药物,不同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药物研发、免疫疗法优化以及预后相关标志物的发现方面,实现个性化的抗癌治疗至关重要。
肿瘤类器官最常应用是基于其药物敏感性指导患者个性化药物选择。类器官采用患者肿瘤组织体外培养,能很好地保留肿瘤组织的细胞结构、分子特征,同时具有体外操作周期短且药物反应能够保持高度一致的优势,在预测患者疗效中的准确性较高,因此广受关注。
02、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应用具有突出优势
肿瘤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相比于基因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相关性,可用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检测,还可进行组合用药检测。相比于肿瘤异种移植,肿瘤类器官具有更短的实验周期,同时还可实现高通量筛选。在这一点上,肿瘤类器官模型给很多肿瘤病人带去希望,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并不一定有充足的时间来等待实验结果。因此肿瘤类器官在未来将会成为临产前药物指导的重要方案。
因此,近年来,类器官模型凭借建模成功率高、速度快、直观可视化、成本低的优点正在快速发展,帮助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全面评估一线/二线等临床指南推荐化疗、靶向药物及联合方案等疗效。
目前,类器官可筛选的药物主要包括化疗药、小分子靶向药、抗体药物等。环特生物类器官培养技术已成功培养出大量具有部分关键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类组织器官,如:小肠、结肠、食管、肾、肝脏、胰腺、肺、乳腺、脑等,并成功开发了多种肿瘤类器官培养基套装。
【不同类器官的形貌图如下所示】
【案例结果展示】环特生物类器官模型药敏检测
03、总结
肿瘤类器官作为癌症患者的“用药替身”,相对于动物模型可以更加高效地模拟复杂病理过程,且更具有生理相关性,在药物敏感性检测方向的研究和应用正受到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类器官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相关立法以及标准、指南和配套制度仍在不断完善。
环特利用体外类器官模型结合体内斑马鱼PDX模型,实现肿瘤患者个性化药敏检测技术的“双剑合璧”。通过高通量小分子药物筛选,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测,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前模型。相信终有一天,癌症难题终将被攻克,癌症患者也将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