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的B面:当减肥成为“生意”,“副作用”也能变成商机

发布时间:2025-11-18 环特生物 浏览次数:8

药食者说公众号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以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已经从最初的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迅速“出圈”成为了强效的体重管理工具。截至今年上半年,GLP-1药物的使用率一直在持续飙升。单单是在美国,自2024年以来,其使用量就激增了50%,超过18%的美国受访者表示自己正在使用处方药进行体重管理。这一趋势正在重塑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全球体重管理市场。

时至今日,当市场的第一波狂欢逐渐趋于平稳时,一个关于体重管理的“B面”故事正在浮出水面。随着全球数以千万计的用户进入了长期使用阶段,由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包括肌肉流失、肠胃不适、营养缺乏乃至停药后的体重反弹等等问题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议题和消费者的核心痛点。

它们不再只是制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体重管理领域的“副作用经济”,这既像是个威胁,又像是个划时代的催化剂。

01 不只是吃药:当减肥变成一场“生物改造”

“GLP-1效应”正在重塑大健康的消费生态,其核心是催生了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新群体:“患者-消费者”。我们可以从近期相继发布的一些第三、四季度的市场报告中窥到这样的变化。

 640.jpg

按现值计算,美国的体重管理和健康销售额预计将在 2025 年下降 2.7%。2025 年,代餐销量将急剧下降,因为消费者将热量限制的膳食系统换成营养丰富的产品。减肥补充剂也将萎缩,因为它难以与GLP-1的功效相匹配,消费者转向替代减肥疗法。

一方面,诸如Hims & Hers这样的远程医疗平台正在成为极其关键的渠道,其Q3营收同比增长了49%,并积极寻求着与大型制药公司(如诺和诺德)的合作;另一方面,传统体重管理品牌(比如Medifast)则面临着营收下滑的挑战,这显示出了GLP-1药物对传统减重方案的显著影响。

这种影响的根源在于GLP-1从根本上改变了其消费者的饮食结构。研究显示,GLP-1使用者在一定的使用期间后普遍减少了高热量零食、糖果、烘焙食品和饮料的购买支出,同时增加了对高蛋白、营养密集型食物的需求。

在这种由药物主导的体重管理浪潮中,消费者在获益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一个复杂的“副作用矩阵”。

肌少症风险:多项研究指出,在GLP-1使用者减去的体重中,有高达15%至40%可能来自瘦体重(LBM,人体除脂肪组织以外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及神经、血管等成分的重量)。这种“高质量体重”的流失,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会增加身体虚弱和功能衰退的风险。

胃肠道(GI)不适:这是最常见的,且是导致使用者停止治疗的首要原因之一。由于GLP-1能够减缓胃排空,使用者普遍反应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

营养缺乏:GLP-1药物强大的食欲抑制效果导致食物摄入总量的减少,这使得使用者难以获取足量的蛋白质、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存在长期营养缺乏的风险。

停药后的体重反弹: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GLP-1药物抑制的是饥饿感,而非病因。一旦停药,身体的激素“设定点”会迅速回调。一篇名为Taking Action to Address Obesity: A Business Group on Health Viewpoint 的研究表明,在停药一年内,使用者平均会重新增加高达三分之二的减去体重。

02 副作用不是bug,也可以是feature

要想抓住“副作用经济”的机遇,就必须首先从生物学层面理解这些副作用的成因。

① 肌肉流失:蛋白质与运动的干预窗口 

GLP-1导致的肌肉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内分泌学界的高度关注,科学界的共识是,其解决方案必须要结合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其核心措施是抗阻训练和足量的蛋白质摄入。

2025年发表于Endocrine Society Journals上的一篇名为Consuming more protein may protect patients taking anti-obesity drug from muscle loss的研究发现,女性和老年人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时面临着更大的肌肉流失风险,但摄入更多蛋白质的患者,其肌肉流失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这使得“高蛋白饮食”成为GLP-1治疗中维持“减重质量”的必要手段。

② 肠道不适:益生菌与菌群的调节

GLP-1引发的GI不适,源于其减缓胃排空的核心机制。除了建议患者转向“少量、清淡、低脂”的饮食外,学界正探索着通过益生菌干预的方式。

肠道菌群本身就参与着GLP-1的调节,研究显示,特定的益生菌(如VSL#3)和益生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激素轴,从而天然地促进人体自身GLP-1的释放。这为益生菌/益生元产品开辟了“双重定位”:作为减重“伴侣”,可以缓解GI副作用;作为“天然助推器”,可以提供更温和的调节方式。

③ 营养赤字:微量营养素与低GI饮食的必要性 

“吃得更少”所以必须“吃得更好”。2025年发表在《营养学前沿》上的Investigating nutrient intake during use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a cross-sectional study一文,就描绘了GLP-1使用者的“营养赤字”。研究发现,使用者的蛋白质(按g/kg/天计算)、膳食纤维、钙、铁、镁、钾以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A, C, D, E, K)和胆碱的摄入量“显著低于”每日推荐摄入量(DRI)。研究结论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营养指导至关重要”。

 640 (1).jpg

环特生物低GI认证服务,由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领衔,并经多家顶尖高校、国家级科研中心和多地疾控中心组成的权威联盟为产品提供坚实信任状。

此外,由于GLP-1药物还会影响血糖调节,饮食指导常强调限制高升糖指数(High-GI)食物(如土豆、玉米、高糖水果)。饮食焦点转向了低GI食物(如绿叶蔬菜、浆果、全谷物),它们有助于在药物辅助下维持更稳定的血糖水平。

④ 停药反弹:“设定点”与维持期管理

体重反弹的科学基础是“设定点”理论。GLP-1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显著降低对食物的持续渴望,并改变饥饿素等激素水平。停药后,这种药理学抑制消失,饥饿信号全面反扑。

要维持成果,必须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习惯。这催生了庞大的“维持期”市场。在这一阶段,饮食策略的重心转向通过食物选择来稳定血糖,侧重于低GI健康食品、高纤维和高蛋白的组合,它们有助于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从而能够对抗体重反弹的生物学冲动。

03 食品巨头入局:谁在抢占“GLP-1友好”新标签?

科学机制的清晰化为商业创新提供了靶点。当我们再观察今天的大健康市场,会发现一场围绕“GLP-1友好”标签的商业竞赛已经打响。益生菌和体重管理补充剂等相关市场在2025年的全球规模估算合计已超过1500亿美元,“GLP-1友好”正成为推动这些品类增长的新引擎。

巨头们的“重”与“轻”

案例一

 640 (2).jpg

2024年9月,雀巢推出了一个专为GLP-1用户设计的全新品牌——Vital Pursuit。这是一种“重”策略,其产品线被精准设计为体重管理“副作用矩阵”的全面解决方案,通过高蛋白添加应对肌肉流失、通过高膳食纤维应对GI不适、通过强化添加钙、维生素A、钾和铁等关键营养素等应对营养元素的缺乏,雀巢还效仿制药行业,建立了面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HCPs)的沟通渠道,力图通过专业背书建立品牌护城河。

相比之下,美国的食品巨头康尼格拉选择了更“轻”的快速跟进策略。它们为其现有的“Healthy Choice”冷冻餐系列,增加了一个名为“On Track”的新徽章。这个徽章旨在“高亮”产品已有的高蛋白和高纤维属性,但产品本身并未做任何改变。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策略,目标是迅速占领体重管理消费者的心智。

新兴品牌的“双重定位”

案例二

 640 (3).png

在新兴品牌中,Supergut的策略更为人关注,它抓住了GLP-1机遇的一体两面。其在美国市场推出的肠道健康益生元能量棒,宣称为GLP-1助推器,含有专有的益生元纤维混合物,可改善消化和代谢健康。

其“双重定位”战略体现在,对于正在使用GLP-1药物的消费者,Supergut提供了高蛋白、高纤维及26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精准填补了“营养缺乏”和“GI管理”的管理需求;而对于观望者而言,其依靠益生元的促进自体GLP-1释放的方式更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04 抓住“患者-消费者”的全周期需求

GLP-1浪潮正重塑消费者的生物学基础和消费心理。GLP-1用户并不是传统的“节食者”。节食者依靠意志力的“限制”,而GLP-1用户则是在医疗指导下,被动经历“生物学改变”的“患者-消费者”。

这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营销方式要从“渴望式”营销转向“同理心”营销、研发方式要从“低热量”转向“高营养密度”,企业和品牌必须要理解他们全新的感官偏好,构建一个覆盖GLP-1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三层产品战略。

第一层是支持型的伴侣类产品,这类产品的目标人群是当前GLP-1的使用者,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解决前文所提及的“副作用矩阵”,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因此,这类产品通常以高蛋白、高纤维、强化微量营养素且注重低GI配方的定制化代餐;以及针对性的功能性补充剂为主。

第二层是维持型的后GLP-1产品,这类产品的目标人群可以集中于已停药或即将停药的“前使用者”,其核心目标转向为了对抗体重反弹与管理复发性的饥饿感。因此,这类产品可以是高饱腹感、低GI产品。其重点是“长效饱腹”,而非“低热量”。高膳食纤维、低GI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的零食、奶昔及代餐,且配方应明确有助于稳定血糖等。

第三层则是替代型的天然助推器产品,这一人群是因成本、副作用等种种原因而对GLP-1持观望的犹豫群体,他们需要的是“非药物”的温和解决方案,以获得部分GLP-1的好处。这就好比Supergut的产品模式,利用科学证据,开发并推广那些被证明可以天然刺激身体自身GLP-1分泌的成分,同时定位低GI以迎合更广泛的血糖管理需求。

GLP-1的浪潮系统性地削弱了对低营养密度食品的需求,同时,它也创造出了一个规模庞大、教育背景普遍良好、且具有迫切生物学需求的消费者群体。这个群体需要并愿意付费购买的,恰恰是大健康行业最擅长的:功能性、营养密集、有科学验证的食品和补充剂。因此,关于体重管理的“副作用管理”并不是一个缝隙市场,它或许可以成为体重管理市场的未来新机遇。

参考资料:

[1] Investigating nutrient intake during use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a cross-sectional study

[2] Taking Probiotics Alongside Weight Loss Medications

[3] New GLP-1 Therapies Enhance Quality of Weight Loss by Improving Muscle Preservation

[4] MED Q3 Deep Dive: Focus Shifts to Metabolic Health Amid Industry Challenges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广州•北京•上海•波土顿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0571-8378213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5幢2楼
© 2023 环特生物 | 浙ICP备10205104号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客服微信
在线留言

业务咨询

0571-83782130

17364531293(微信同号)

微信咨询